黄厚江老师
注:本文的“教学思路”根据徐杰老师公众号上的课堂实录整理,文后所附“课堂实录”亦来自徐杰老师的公众号,若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感谢徐老师的辛勤付出。
上课,师生问好,黄老师紧接着来了一句:同学们辛苦了。学生一时没反应过来,笑而不语。在黄老师的提醒之下,同学们才齐声答道:老师辛苦了。然后开始上课。 我们应该力争使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充满着变化;只有变化,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,带来惊奇,从而避免落入“又是老一套”的窠臼。 曾经有许多学校、许多老师学习名校的某种教学模式,结果生搬硬套地走上了“模式化”的道路,所上的每一节课都是“上课——今天我们学习某某——下面开始自学……”,老师的上课“程序”同学们都背得滚瓜烂熟,甚至都听得有些“腻烦”,这样的课堂,哪有什么兴趣可言? 变化从何而来?只要老师们心中想着“变化”,随处都是“变化”。比如本节课上,黄老师改变了一下问候方式,变化就出来了。
记得听另外一位名师上课,这位老师如黄老师一样,问了一句:同学们辛苦了。学生犹豫片刻后回答:老师辛苦了。 老师又来了一句:同学们真可爱。学生略有些迟疑地回答:老师真可爱!下面听课的老师们哈哈大笑,同学们也感觉出了这样回答不准确。 老师笑笑说:如果同学们这样说,老师就成了“老活宝”了。同学们哈哈大笑。 老师问:同学们该怎样问候更恰当呢?有学生说:老师真可敬…… 直接入题,问学生课文写了几只猫,分别叫什么名字,引出第一次语文学习活动:阅读相关语段,根据三只猫的色彩、形状、性格等特点给它们取名。 这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活动设计,这个创意来自于课后“思考与探究”第一题,但与原题比较,这个创意太珍贵了,一下子激发起了同学们的学习欲望,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。 教材上的原题是一个表格,要求学生从来历、外形、性情、在家中的地位、结局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并填写表格。 应该说,将教材上的“表格”直接呈现给学生,一样可以训练学生理解文本、概括文本、提取信息的能力,但学生还会有黄老师课堂上的那种热情吗?还能有那种师生进行词语推敲的氛围吗? 我们看黄老师的课堂,师生在“花球”与“滚来滚去”之间斟酌,在“黄皮皮”与“皮皮黄”之间推敲,既有意义又有意思,同学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了知识,提高了能力。
除了设计上的成功,黄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也让人叹为观止,如给第一只小猫起名“大猫”,随之引出二猫、小猫;如当学生说出“阿黄”的时候,黄老师立刻拿自己开涮——“我们班级的同学就常常这么叫我”——多么有趣的老师,多么有趣的课堂呀! 三、文本研读,分析三只猫之间的关系以及“我”的重要作用 1.阅读小说这种文体,要特别注重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,能够从性格特点的角度,从故事的角度,读出小说中故事之间的关系。三只猫之间有什么关系?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:时间——串联;衬托;对比;因果 4.发现三猫被冤枉后,“我”内心很愧疚。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种愧疚?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前两只猫亡失后表现“我”难过的词句,并分析第2、14和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:过渡、照应、线索。 教师总结“我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:(1)决定了三猫的命运;(2)“我”内心难过、愧疚的感受是全文的线索;(3)“我”的心态代表了很多人的心态。 如何做到长文短教,而且教到关键之处呢?如果用两个字来回答的话,那就是整合。本节课,第二部分是“片段阅读”,本部分上升到了“综合阅读”。课堂时间有限,如何抓住重点,读出效果来呢?黄老师抓住了“关系”和“作用”两个关键点,引导学生分析三只猫之间的关系,分析“我”在行文中的作用,一下子将零散的知识整合了起来,把感性的阅读体验,上升到了理性的阅读认知上来。
1.对照自己,你认为自己是生活中的哪只猫?说明理由。 教师归纳:读小说,就是把自己带入小说中,这样对社会,对人情的了解更加丰富。 4.三猫出现前,主人们是怎么判定是三猫吃了芙蓉鸟的?哪些词很关键?教师明确:这些都是伏笔。
7.为什么小猫死在了邻家的屋脊上?如果你是三猫,看着熟悉的院子,看着院子里的主人,你有什么感受?写几句话,描写一下三猫临死前的心理活动。 小说带给我们的启发:人们喜欢的都是活泼可爱的猫,而命运为难人的地方是,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大猫,也不是二猫,而是三猫、四猫、五猫六猫。人人都喜欢白天鹅,而大多数人都是丑小鸭。
记得林崇德教授曾经说过,未来课堂发展的方向,一个是对话教学,一个是情境教学。这两种教学形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那就是——带入。带入,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,在真切的体验中巩固知识,升华情感。这个环节,黄老师请学生以小猫的身份对主人说几句话,以三猫的身份写出临死前的心理活动,都是设计非常巧妙的带入。 其实,纵观整堂课,黄老师设计了四个层次的阅读,每一个层次都是在“带入”——第一个层次:给三只猫起名;第二个层次:厘清三只猫之间的关系;第三个层次:不同的人对猫的不同态度;第四个层次:读猫就是读人。由此也印证了林崇德教授的观点——未来课堂,“带入”为上。